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绿色使命——包钢(集团)公司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31  点击:

                                                                              包钢的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2016年,包钢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运行了56年的2号高炉

                                                            包钢2020年实施的重点环境治理项目之一的焦炉脱硫脱硝

                                                                                    包钢大青山生态基地

                                                                    昆都仑河旁绿树成荫的包钢厂区,半边钢铁半边绿

  

内蒙古自治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保障,认真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聚焦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内蒙古建设呈现出崭新局面。

双翼的神马在草原上飞驰,钢花在草原上怒放,齐心协力建包钢,谱写着壮丽诗篇

包头市又称“鹿城”,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被誉为“草原钢城”“稀土之都”,位于内蒙古西部,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伴随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而逐步发展壮大的一座工业城市,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是国家、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也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是全国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和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之一。

1949年12月,在全国钢铁工业会议,决定把包头市列为“关内新建钢铁中心”的目标之一。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包钢是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8年,包钢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然而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登载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并发出了“包钢为全国 全国为包钢”的号召。全国上下迅速掀起支援包钢的热潮,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个城市、727个单位大力支援包钢建设,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

从生产出第一炉铁水,到如今产业规模跃升至年产1750万吨,包钢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奋斗赞歌。

包钢位于城市建成区,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政治任务、民生所向和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命脉。从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最早实施烧结机除氟脱硫开始,到21世纪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推行“三干三利用”减排技术,再到建设包头至白云的“矿浆管道”,以及实施烟气脱硫脱硝、废水深度处理、料场封闭等减排项目,包钢践行绿色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湛蓝的天空、舒卷的白云,新鲜的空气,包头市让百姓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截至9月30日,包头市优良天数220天,优良天数比例80.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4,较去年同期改善26.4%,主要污染物浓度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其中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达37.8%,PM10浓度60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达23.1%。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集中在传统产业,以国有大企业为代表,包钢正通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发展

做环保先行者,包钢始终如一。1965年,我国钢铁行业第一套环保设施在包钢投运。此后,包钢相继建成总排污水处理中心,实施干熄焦、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CCPP等工程,在行业内首家实现大高炉全干法除尘,率先建设全国示范生态工业园区,一大批粗老笨重、高耗能、环保改造困难的设备逐步淘汰。党的十八大以来,包钢投资近百亿元,实施了炼铁厂四烧烟气脱硫系统提标升级改造等一大批项目,拥有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规模装备,包钢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实现了绿色化转型。

2018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提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指导意见,要求对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实施升级改造,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以及运输过程满足超低排放指标要求。

作为内蒙古工业的领头羊,新的历史时期,包钢再次挺立潮头,按照超低排放标准提早开展了钢铁产业的环境提升规划工作,涉及钢铁工序全方位、全流程的环境治理。2020年,第一时间制定出《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启动了总投资40亿元的88个环境治理项目,拉开了全面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序幕。

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严格的超低排放限值,对于包钢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既是一场生死考验,也是一场存亡战役。包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郑重承诺,要在2023年提前两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任务,走在全国钢铁行业的前列,为建设美丽生态包头作出贡献,明确要求,“超低排放改造确定了最后建成投产运行的工期目标以后,绝对不允许拖延工期,要坚决做到‘后墙不倒’。”

履行承诺,包钢克服老体系主要耗能设施老化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消纳能耗增量。在总投资为 22.21亿元的余压余气节能减排CCPP发电项目施工现场,项目主机区域及除盐水区域土建施工地面工程已完工,项目采用日本先进低热值燃烧技术,在原耐火厂区域新建两套165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简称“CCPP”),生产清洁、发电效率高,将进一步提高煤气调控能力,做到煤气“零排放”,实现效率最大化。包钢集团节能环保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谭俊清介绍,“每台机组包含一台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一台余热锅炉,分轴配置一台蒸汽轮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年可节约标准煤13.1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76吨、减排氮氧化物2058吨、减排颗粒物1266吨、减排二氧化碳8.84万吨,将有效降低包钢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而且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基准。”

今年,包钢按照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项目涉及烧结、球团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总排废水深度处理等方面。

包钢稀土钢板材公司现有两台500m2烧结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于2014年投产运行,没有脱硝装置。2020年,包钢投资1.8亿元,对五烧2号烧结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作为烧结机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试点、环境治理重点实施项目之一的五烧1号也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改造,项目的实施将对高硫、高氟的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和先期示范。谭俊清介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建成后,颗粒物年减排量约250吨,二氧化硫年减排量约1200吨,氮氧化物年减排量约1600吨,满足超低排放标准,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能较大程度减轻当地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包钢稀土钢板材公司500万吨带式焙烧机于2015年底投产运行,现有的球团机头脱硫除氟系统工艺为“机头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今年对500万吨球团脱硫除氟系统实施超低排放改造。5月13日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开始进行工艺接点,期间将同时完成500万吨球团主体设备检修工作以及部分环境除尘改造接点工作,年底全线投入试运行。此项目是包钢系列球团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的首个项目,在处理高硫高氟烟气领域具有特殊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00余吨、氮氧化物千余吨、颗粒物近百吨,实现球团脱硫废水零排放,为包头市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初,包钢审时度势,提前一年推进超低排放之一的清洁化运输改造,攻坚克难,变不可能为可能,采取措施,将内蒙古周边地区的达标重载车辆集聚包钢,改善道路运输环境,减少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清洁化运输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了评估监测条件。

包钢率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是包钢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包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自治区相关行业做出示范,实现与城市共融共生共同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包钢也深感压力巨大,绿色发展是时代前进的大方向,更是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指出,黄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河套灌区这个粮仓都在沿黄流域,抓好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沿黄地区要统筹做好保护与发展各项工作,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和沿黄生态经济带,为全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做出示范引领。

如何在保护母亲河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包钢积极探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模式。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入尾闾要求,COD、氨氮和含盐量要求低于每升31.4毫克、1.5毫克、1600毫克,而包钢作为典型的长流程钢铁企业,生产工序复杂,用水量大,有11个重点废水产生单位和上百家一般废水产生单位,29套废水处理设施常年运行。

早在2003年建成的总排污水工程,是黄河晋陕蒙段较早投运的水处理设施,2010年经过改造升级,处理能力达到8000立方米/小时,为减少工业废水外排、加大中水回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面对新要求,包钢经过充分论证,按照“源头治理、分水分治”的原则,在废水源头建设脱硫废液处理设施、酚氰废水深度处理、煤气冷凝水收集设施、冷轧废水处理改造、中水回用管网改造、雨水收集处理等项目,将进入总排污水中心的水质、水量锁定,最后将处理后的浓盐水提盐处理,达到入尾闾指标要求,总投资将达到7亿元。各项目建成实施后,出水水质将优于黄河地表水质,大幅提高包钢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每年可减少黄河水用量约600万吨以上。2020年,包钢应用双膜回收、高级氧化等先进处理技术,积极优化用水排水结构,进一步降低COD、总氮和氨氮的污染负荷,不但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完成源头治理,使外排水指标得到彻底提升,有效改善了包钢用水、排水结构,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系列环保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包头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出了包钢的担当与承诺。

作为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近年来,包钢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绿色钢厂

在包钢大青山生态基地,绿意盎然的山顶,“包钢集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色的大字鲜艳醒目。2013年,包钢积极响应自治区、包头市两级党委、政府号召,对大青山荒山区域进行绿化,增加林地面积,保持水土,同时为推进公司周边区域生态建设,彻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主动承担了大青山南坡6000亩荒山的绿化造林任务。

今年3月12日,1000余人集聚在包头市大青山南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这已是包钢在此开展义务植树的第九个年头。谭俊清介绍:“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地形地貌,对原有的花草树木等植物植被进行改造,重新系统规划山地区域内景点景观,形成了近6万平方米的常绿针叶林带,建设环境优美、适合游玩休憩的自然景观,彰显包钢红色本色、绿色底色的企业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同时也为包头市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如今的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有青山绿水,有清新的空气,真切感受大自然的怀抱。”在此登山健身的刘女士自豪地说。

“绿色包钢,半边钢铁半边绿”这是包钢人对厂区的形容。过了昆都仑河,进入包钢,10多分钟的车程,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包钢厂区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35.5%提高至2020年的46.9%。

2015年,包钢在尾矿库推广了团粒喷播技术,实现了高盐尾矿库坝体的绿化。现在,东坡的梭梭林已经长到两米多高,南坡碧波荡漾,西坡北坡绿毯如织,湿地芦苇丛生、水鸟云集,成为包头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渣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也已达到86万平方米,植物20多种,并开辟了百余亩饲料基地和苗木基地。通过实施环境治理、绿地建设,呈现蓝天碧水、绿树环绕的自然和谐景象。

“未来几年是包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生态园林工厂,响应国家、自治区及包头市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继续向北推进大青山南坡荒山治理工程的相关工作,初步计划在此区域新建碳汇林地1万亩,进行碳汇林地建设,修复生态环境,让包头市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绿、净水常流。”谭俊清对未来的计划充满信心。

正如魏栓师所说,新征程上,包钢人将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勇往直前、敢于胜利,赶超跨越,努力打造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绿色新包钢。